跳到主要內容

[臨床心理所] FB粉絲團開幕


隔了好久沒有發文,開了臨床心理師養成日記-FB粉絲專頁後,不知為何多了種神秘的使命感,完全是種不自量力的壓力XDD


之前的工作日誌都是用30分鐘的回家車程打得,幾乎沒時間潤飾文章,回過頭看看總覺得略顯草率。
因此這幾天一直思考,除了描述我在精障機構的所見所聞外,透過這個專頁,我還想傳達些什麼更有建設性的想法或概念給大家?或是如何以更輕鬆的方式,讓人從這個專頁裡瞭解一點什麼和精障相關的知識...。
但十幾天過去了,腦袋仍呈現一種停滯狀態XD
反倒是不少朋友開始給我很多鼓勵、建議或回饋,小妹真心覺得感動又受用QAQ,也發現自己最初那份「想讓大家更加認識精障族群」的單純想法,似乎真的有在一小撮人的心中種下小小的種子。
先無論開出的花朵是什麼,至少有讓一撮人對精神疾病患者不再感到那麼害怕了。
雖然初期目標有小小達標,但我對於粉專的內容和走向仍未明...。不知道還可以寫些什麼別的東西?也擔心分享的故事、想法或知識不夠謹慎,而產生什麼誤會...。
雖說不是什麼讓十億人驚呆的粉專,但我想公開說話還是要更謹言慎行些才是...!
總之,各種有謂無謂的想法交織成網狀之後,我就當機了。
(當機超久,我的腦袋應該是windows 98系統)。
後來,有人告訴我:「想好原則,然後就做自己」。
很感謝在任何時刻透過任何形式直白點醒我的任何人。
reset幾次後,發現我最初想傳遞的想法一直很簡單:「精神疾病去污名化」。
在台灣(而已嗎?),精神疾患仍是個被嚴重污名化的病,病人或他們的家庭,常不敢或不願意承認家中有個精神疾病患者,導致許多生病的人卻不就醫,或是無法穩定就醫。
這些病人沒辦法得到專業醫療協助,只能吃飽等著發病,成為社會上所謂的不定時炸彈。
大眾對精障者的害怕完全可以理解,因為他們的想法和行為不同於常人也難以預測,一般人對未知的人事物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反應。
因此,我也希望可以慢慢藉各種形式讓大眾認識精障者,藉由提升瞭解而降低因未知而造成的恐懼,這是我一開始寫工作日誌的目的,開粉專只是希望能讓傳達的內容不限於工作日誌,可以更加多元。
我希望可以透過去污名化,讓生病的人能夠安心求醫, 讓專業治療能夠介入,或許或許或許(×120)能夠避免像小燈泡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...(關於小燈泡事件帶來的影響,以後有機會再找時間寫一篇完整的來分享)。
所以接下來,我會秉持著這個原則,繼續寫下去>>>>
歡迎各種回饋,我很珍惜也很喜歡各種討論在這裡流動~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臨床心理所] 考上心得分享 - 內含推甄準備方式,請配溫開水服用

我是國家補習班的學生,謝謝學弟妹撥冗看這篇長長的文章,想給大家的第一句話就是: 「乖乖跟著郭易就對了,一定要從頭跟到尾」。無論你是否考上,都將對你受用無窮! 這是我第二次準備臨床心理所的考試。第一次和大部分的同學一樣,在大三時開始準備筆試,後來落榜。第二次就是這次推甄,錄取中原臨心所(正取 2 )。我想把這兩次準備的心路歷程分成下列幾個段落分享給大家,兩種痛苦一次滿足。 「 1. 生涯探索」中,我把重點放在大三開始準備考試,一直到落榜後去工作,之後又重拾書本的轉折,故事性較強。我覺得筆試準備方法應該留給筆試考上的同學來介紹,但這段可以幫助大家了解為什麼我會說跟著郭易受用無窮、為什麼對走臨床心理、又為什麼第二次會選擇推甄而非筆試? 如果想跳過心理歷程直接看準備推甄方法的同學,也可以從「 2. 選擇考試方式」及「 3. 如何準備推甄」開始看就好。 (請點標題繼續閱讀...)

[臨床心理所] 心理治療課-自我鬆綁,瞭解自己在關係中的選擇權

這學期的心理治療課很硬,上半天是老師上課和課堂報告,下半天是督導,一整天的腦力激盪後,下課後同學們都是成癱軟頭痛癡呆狀...。 課程起先的幾週都是老師先教我們心理治療的倫理、理論、程序和技巧,並在課堂上讓同學相互模擬練習。 幾週後正式接案,每個人手上都會有自己的個案, 採大學生自由報名,但至少進行六次,每次50分鐘,雖然不是臨床個案,但對我們這些菜鳥心理所學生來說,也夠磨練了...Orz   每次接完案之後,我們就要接受老師的督導,聚焦個案的問題,並找出是哪些想法或習慣模式導致個案當前的問題。 但即使找到了問題想法或行為模式,也不能像開處方籤那樣直接告訴個案更不能給建議,我們要協助個案一起探索他們的困擾,幫他整理過去經驗,讓他能夠在瞭解自己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癥結點,他才有改變的動力和可能性。 (點選標題繼續閱讀)

[臨床心理所] 心理治療課 -你知道「謝謝」的意思嗎?從一句話,看見他的心

上了心理治療的課,才發現了它的魅力! 接個案的這幾週,好像全身的毛細孔都打開了,慢慢能夠讓自己浸在對方傳達的氛圍中。